杨慷,中共党员,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河南大学博士后,副教授、机械工程师、双师双能型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项目计划人选,安阳市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技术专家,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安阳工学院优秀教师、文明教师与师德先进个人。目前科学研究方向为:表面工程与摩擦学,微纳米结构设计与制造。先后主持了中国博士后基金、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教育厅高校重点科研项目、河南省博士后专项启动基金、安阳市科技攻关项目、安阳市康复医疗专项、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四川省过程控制与装备重点实验室项目等。指导大学生完成河南省创新创业项目1项。发表SCI学术论文22篇,中科院1区论文5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项。指导硕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中科院1区SCI学术论文1篇,影响因子9.078。指导本科生发表SCI学术论文3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先后获得河南省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奖,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安阳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河南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目前实验室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8人,本科生35人,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设计竞赛获得国家级与省级奖项50余项,其中省级二等以上奖项35项。
图示为物料均匀化混合
图示为3D打印微结构的热处理工艺分析
学生采访:
陈阳:杨老师在指导我们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特别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他一直认为,无论是生活实践还是学术研究,思维都是至关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差别并不是身体而是思维,而思维是可以培养的。论文撰写过程就是培养逻辑思维的过程,这一观点是杨慷老师一直强调的。从2020年7月至今,老师在论文的选题、大纲拟定、内容撰写和修订等方面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从一个一问三不知的小白到发表中科院大区1区SCI论文,影响因子9.078,到登上安阳工学院校报,这一路走来主要靠老师的支持与鼓励;在我们茫然的时候,老师会给予我们方向性的指导和关怀,在我们懈怠的时候,老师会鞭策我们继续前行。在指导论文修订过程中,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明白逻辑思维是决定写作水平、论文质量的关键。我深深感受到,能作为杨老师的学生是我一生的荣幸,他超强思维及其拓展能力让我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发现原来做学术研究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增强了我对学术研究抱有热情。
张飞志:时光荏苒,作为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已在安阳工学院学习一年多,马上就进入毕业季。在这段学习和生活中,我需要感谢的人有很多,然而我最想感谢的人是我的联合培养导师杨慷老师。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我想说“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初入实验室时,自己还是生活和科研上的小白,如今在老师的培养下已逐渐具备了一名研究生应有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素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无声无息的滋润大地,而老师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启迪。“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清晰记得老师对我的言传身教,在和老师一起出差参加学术会议时,不仅要为我解读会议上我听不懂的问题,还要在回到宾馆时为我修改论文。在今年过年时,因诸多原因留在了学校,在这段时间里,老师在生活上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同时在科研上也给予了细致入微的指导,在书桌前为我的论文一字一句推敲琢磨,反复修改,使我从中受益很多,也使我科研能力有了质的提高,目前3篇高水平论文再审。总之,深深感谢老师赋予我们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会更加努力地做好自己应做的每一件事情,超越自我,争取“师出有名,天下任我纵横”。
张鸿磊: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杨慷老师给予了我许多指导与建议。在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中,从实验思路的明确、实验方案框架的建立以及实验的执行都倾注了老师大量的心血。在实验初期,老师帮助我寻找有效的材料,对于国内外的文献进行精心筛选以寻求自己的创新内容。在实验中期,由于疫情的影响导致实验无法顺利进行,老师积极和我探究另一可行的方案,给予了我信心和鼓励。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老师身体力行地帮助我了解并使用设备仪器去发现新数据,解决新问题。在实验推进过程中,让我切实地感觉到自己的逻辑能力、学习能力、研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巨大提升。老师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让我体会到一名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一次次地激发着我对知识的浓厚兴趣。能师从杨慷老师,我为自己感到十分幸运,特向老师表达我最诚挚的敬意和感恩。
熊邦英:我要感谢我的恩师杨慷老师,在生活上对我们无微不至地照顾。在2022年1月4日,杨慷老师就要我们注意疫情防护,保护自身安全。我们积极配合老师的建议和安排,做到了不给父母,学校与社会增添麻烦。在2022年1月8日,杨老师再次对我们提醒疫情的严重性,并在生活上给予支持,使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安阳疫情发生的第二天,老师就要我们调整好留校工作的心理准备,如果有什么需求,就要我们第一时间向老师讲述,并及时给予解决我们存在的问题。此外,我们听从老师建议,提前购置了一些生活用品,使我们在留校期间的生活问题得到保障。学校在2022年1月10日左右进行封校,老师在封校前的晚上赶回学校,询问我们的生活,心理和工作方面的问题,并特意在家里带来一些生活用品给我们,使我们感受到老师对我们的关爱。在疫情解除时,老师第一时间返回学校,询问生活与学习问题,并保持24小时电话畅通,为我的生活与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增强了我们克服疫情的决心与信心。因疫情导致过年无法返回家乡,在学校我并不孤单,过了一个丰富与充实的春节,给人生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这段回忆中有安阳工学院,也有我的研究生导师杨慷老师。